美文 美图欣赏

当前位置: 美文列表 > 文章正文

敏感的人如何提高「钝感力」?

2017-04-14 17:43:26

      “钝感力”是边界模糊的名词,提出者是作家而不是心理学家,定义依赖的是对若干现象的描述,而不是精准的科学语言。所以对于题主的问题,首先要清楚“钝感力”是边界模糊的名词,提出者是作家而不是心理学家,定义依赖的是对若干现象的描述,而不是精准的科学语言。

  作为钝感的来源,在词语的设定上就与敏感构成反义。然而敏感本身就是多义词,基本的义项就至少有三个:1)感觉阈限低,也就是感受器敏感,比如皮肤敏感;2)观察细致、思维敏捷、组织信息能力强,主要表现在前额皮层的敏感,和敏锐可以混用;3)情绪稳定性差,容易出现消极情绪,自身消极情绪的感染力很强,有可能是边缘系统等脑区的敏感,俗称玻璃心。三个义项分别带有中性、褒义、贬义三种评价色彩,如果义项之间相互独立,那我们可以确定钝感是义项3)的反义词。然而问题没有那么简单。

  敏感事实上是对背景(环境、语境)的细微变化的感受,三个义项分别体现在感觉、认知和情绪的角度,心理的角度,这三个角度也是密不可分的。思维的敏感来源于感官的敏感,感官的敏感决定情绪的敏感,情绪的敏感影响思维的敏感,这是最古朴也是最简易的模型。那么为什么我们对于思维的“敏锐”和情绪的“玻璃心”有截然不同的评价呢?这源于我们的情绪无用论,思维才能解决问题,而情绪只能让问题更糟糕。我们认为有智慧的人是理性的,没有情绪的,能成大事的;情商高的人是淡然的,理性的,没有情绪的,能成大事的。看以上很多答主的回答,情商话题下很多答主的回答,都有明显的这种倾向。

  所以我们希望有一种钝感的特质存在,拥有正常的感觉,敏锐的认知和迟钝的情绪。这种想法就像是“现在就差一个程序员了”一样可笑。这意味着我们对于背景信息处于一种既敏感又钝感的分裂状态,这在我们的神经系统中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。或者说当我们希望出现敏锐认知的时候,一定意味着唤醒水平的上升,也就意味着情绪的出现,在我们可能意识不到的情况下。和通常我们的想法不同的是,认知和情绪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拮抗出现的,而是交互的、融合的出现。也就是说,如果我们想要敏锐的认知,一定意味着至少不迟钝的情绪,如果我们想要迟钝的情绪,就很难要求敏锐的认知。

  我们可以认为,即使通过调节策略降低情绪反应,同样对自身造成了影响,还是情绪敏感的一种表现,这同样是不需要的。那我们可以这样描述:钝感力是一种特质,允许个体通过减低情绪生成的频率,达到对新奇/变化的事物更准确的识别、分析和处理(至少已知的碳基生物不支持这种模式),这种特质既不依赖于生理属性的变化,又不基于策略来达成(那通过何种模式做到)。这种可能性完全没有,这样的钝感力是不存在的。

  问题在哪儿?问题在于,这种钝感力并不可能是情商(如果能证实是一种可测量的客观量)高的指标,恰恰相反,敏感反而是情商上限的决定因素。因为情商高的人并不是感受不到情绪的人,而是能合理运用情绪的人,如果连情绪都感受不到,如何运用情绪呢。情绪的出现对我们来说是具有适应性意义的,我们的脑不具有像计算机一样近乎于无限的运算能力,不可能对于背景信息的全局进行计算。但是我们可以独立的、有意识的生存在地球上,恰恰由于我们所拥有的这种适应性系统,可以快速的将我们的机体纳入到某种模式中来应对环境的变化。从这种意义上讲,敏感的才能存活下来,钝感的都已经灭绝。对于思维敏锐的人,他们真的是经过高速的精确计算分析得到的某种结论吗?并不是,他们只是通过敏锐的感觉获得了某种敏锐的不适情绪,进而(为了解释不适情绪)敏锐的发现了问题,尤其是在战场和商场这种激烈交锋的地方。但是我们不会说他们玻璃心,因为他们的情绪可能是惊奇、警觉或者愤怒,而玻璃心的人的情绪可能是焦虑、不安或者沮丧。

  所以玻璃心的问题不在于敏感,而在于敏感得不恰当。想要改变玻璃心的特质,在情绪出现之后进行调节始终是治标不治本的,如何更多的出现敏锐而不是玻璃的情绪,这才是应该关注的。那我们把情绪拆开来看,看看里面有什么就知道该如何改变。情绪说白了就是对情感(这里指的是机体对环境反应的生理水平)的概念化。恭喜你,你的机体对环境已经很敏感了,如果共情能力也很好,那就更好了。那么可以改变的就是概念化过程,也就是通过我们的经验就我们的生理状态进行命名的过程。说到这里,答案就呼之欲出了。当我们有更丰富的情绪经验,又具有足够准确的情绪命名的话,我们就有可能产生更适合当前情境的情绪,从而让情绪为我们所用。

  那一个玻璃心的人如何能做出改变呢?记得我们每个人小的时候被人碰了都会打回去,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们知道了“愤怒”(故意),随着被碰的经验增加和学到的词汇越来越多,我们大概又知道了“不适”(无意)、“恐惧”(过于强大)、“沮丧”(失去目标)、“兴奋”(庆祝)等等。我们接触到的情境越多,有足够丰富的模板来分别描述在有变化的时候(被碰了)不同具身的体验之间的差异,丰富的模板意味着丰富的情绪范畴也就意味着丰富的反应策略。当我们的情绪范畴足够丰富的时候,我们就不会再显得那么玻璃心了。须知负性情绪从来不意味着玻璃心,知道什么时候是愤怒、什么时候是沮丧,我们才有可能知耻后勇或者博得同情。


发表评论

还剩140 评论
二维码

©2014-2016 广州智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5001289号